2014-1-28 11:45| 发布者: tianzc| 查看: 1023| 评论: 0
邢杰点评: 就象不存在最好的管理一样,世界上也不存在最好的治理。董事会如何持续实现卓有成效就是最现实的目标。在董事会这样的精英级小团队里,妄图单以组织结构和制度就能实现卓越治理只能是痴人说梦,越小的团队,越依赖于软性的文化、沟通和人员配置,制度只是导向、框架和边界。但这并不代表董事会治理可以改进和作为的空间有限,相反,其实有着无穷多种改良和调节的参数。
有关企业的负面新闻总能占据媒体头版。细究起来,所有失败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管理的失误,因此,斯坦福商学院的大卫·莱克教授认为有必要探究一下企业治理的现状。研究显示,在上市的企业中,约有8%的企业每年都要为统计数据的失误而重新出具财务报告,高达10%的破产案例都牵涉腐 败……仅仅了解到的数据就已经如此惊人了。
在莱克教授与布莱恩·泰恩合著的《企业治理的真相》一书中,作者揭露了企业治理的真实状况——按正常的理解,流程和制度是为了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以及企业的良好运行,事实远非如此。
书中并没有给出成功的处方,作者认为治理的复杂性和企业本身的特性无法被浓缩进几条干巴巴的规章制度之中。相反,莱克教授认为制度上的改革往往无法满足人们的期望,从安然和雷曼兄弟的崩溃中就可看出这一点。
“当企业管理中的漏洞已经非常严重时,比如财务丑闻频发,管理流程暗箱操作,董事会内部分崩离析,各类玩忽职守——这些问题压根儿就没有制度上的解决方案。”他说,“同时,那些治理专家和政府官员鼓吹的所谓最好的实践,往往不自觉地过分关注治理的流程和规则,而忽视了真正的本质所在。”
在书中,莱克和泰恩提供了实用的以研究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帮助辨别企业治理中的有效或者无效因素。在他们看来,真正起作用的是董事会的“质量”,成员的专业程度、投入精力的多 少、与执行层之间的沟通状态等影响着治理水平。
雷曼兄弟的案例可以证明形式与本质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其崩溃与董事会的不作为直接相关。尽管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雷曼的董事会毫无问题,在成员的独立性及其它方面还与高盛有很多相似之处,失败公司的董事会在做什么?
而进一步研究就会发现,从董事会成员的专业水平和他们的对公司运营情况的关注程度来看,雷曼的倒掉早有预兆, 撇开别的问题不说,董事会中竟然没有一位真正具备金融服务行业背景的专业人士,更别提财务和风险委员会一年只开两次会,这对于一家立足于风险控制的企业来说,实在少得过分。
而书中的另一个重磅炸弹则与ceo 的继任计划有关——大部分董事会在ceo 离职这件事上都缺少足够的准备。一般来说,董事会只在每年一度的大型会议上花一两个小时讨论这个问题,而约有10%至`15%的公司每年都要更换ceo, 交接不顺畅或者断档的情况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市值。
“企业治理非常重要,而我们想帮读者厘清基本概念。”莱克教授说,“如果能够提出万能的解决方案,那当然很好,不过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最好人选就是了解情况的公司股东,对于公司治理的原则有很好的理解,并且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