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移动牵头的“移动互联网 IPv6 技术攻关及规模应用”项目荣获 2019 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十多年磨一剑,中国移动 IPv6 项目已惠及超 7 亿用户,获奖之时恰逢欧洲网络信息中心宣布 IPv4 地址池耗尽,凸显了本项目的前瞻性和重大战略意义。 本项目由中国移动牵头,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腾讯云计算公司、华为公司等单位,历经十余载攻关,解决了移动互联网端到端部署 IPv6 的技术难题并实现全球最大规模应用,多项研究成果经鉴定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要载体,地址枯竭问题严重制约我国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进 IPv6 规模部署,对于建设网络强国,加速我国信息化进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项目开展之初,移动互联网向 IPv6 演进存在着巨大挑战:一是缺乏全面的 IPv6 过渡纲领和技术标准;二是从终端、网络到应用的端到端产业不健全;三是产业链各方对 IPv6 信心不足,支持较差。而移动网络换代一般需要 10 年,一旦 4G 网络错过对 IPv6 的支持,将导致未来数年难以规模应用。 本项目抓住十年一代的移动网络发展机遇,结合中国移动巨大的网络和用户规模,拉动终端和网络产业链,实现了 IPv6 和 4G 网络同步发展。在本项目支撑和推动下,中国移动为超 7 亿用户实际分配 IPv6 地址,建成全球最大用户规模的双栈 4G 网络;同时推动 4G 话音业务 VoLTE 使用 IPv6 单栈,已有近 5 亿用户使用纯 IPv6 进行语音通信,为全球最大 IPv6 单栈网络。
本项目实现了大量自主创新,提出了 IPv6 的过渡场景、架构和解决方案,突破了 PNAT/BIH 过渡技术,优化了多项基础协议,同时,在 IETF 和 3GPP 等国际组织积极推动完善 IPv6 标准体系,牵头制定了移动网络 IPv6 过渡国际标准,实现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的自主创新突破。 项目负责人,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 IT 技术研究所所长段晓东表示:“中国移动 IPv6 项目团队经过十余年执着而持续地技术攻关,突破了移动互联网 IPv6 端到端部署的问题,实现 IPv6 和 LTE 的同步发展并全网规模商用,实现了 IPv6“3G 起步,4G 同步,5G 内生”,IPv6 也已成为 5G 网络的基本能力。” 5G 时代,IPv6 的海量地址空间及协议特性,与 5G 网络的增强带宽、海量连接、超低时延等特点高度契合,有力支持了 5G 网络发展,激发业务新特性新模式,助力 5G 垂直行业的发展。中国移动将在国家《推进 IPv6 规模部署行动计划》的战略指引下,充分把握 5G 网络建设发展的关键契机,在 5G 网络全面部署 IPv6,打造下一代互联网新生态。 |